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显示面板十字路口,谁能跑赢周期性?丨氪金 ·

来源:真空电子技术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8-23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编辑 | 郑怀舟 国内“面板一哥”费尽周折得以进入果链,而三星显示早已是苹果OLED屏幕供应商。“韩国的三星显示在做高端的OLED手机显示屏,国产OLED手机屏幕与之相比在功能、技术稳

编辑 | 郑怀舟

国内“面板一哥”费尽周折得以进入果链,而三星显示早已是苹果OLED屏幕供应商。“韩国的三星显示在做高端的OLED手机显示屏,国产OLED手机屏幕与之相比在功能、技术稳定性等方面要差一些。”梁振鹏告诉36氪。

2021Q2面板涨价结束,显示面板企业的股价在二级市场也快速回落。不过,面板企业凭借这轮涨价潮在2021年赚到了超越以往一年的利润,如京东方2021年取得的净利润接近过去8年净利总和;TCL科技半导体显示业务净利润也较2020年增长约340%。

在面板行业发展前期,行业内大部分的钱被三星显示等外企赚走了。如今在缠斗20余年的LCD领域,国内厂商接管局势明了,也有观点认为周期性影响逐渐减少。OLED、Mini LED等新技术的出现给中企面板厂商提供了一次重新分蛋糕的机会。

02 降速的追赶者

在OLED众多下游手机厂商中,苹果是不容忽视的大客户,2017年苹果首次为其旗舰iPhone X机型采用OLED屏,又有消息传出苹果将扩大OLED面板采购量。

受疫情影响,2020年彩电等电子产品需求激增,面板自2020年6月开启了连续13个月的涨价,面板企业纷纷提高面板供应。

相较于家电厂商对OLED屏幕的谨慎,手机厂商对OLED屏幕的态度则更为积极。OLED柔性特征在智能手机上体现的也更为明显,比如时下广受热议的折叠屏手机。

面对技术封锁,2000年后京东方等国内企业通过收购现有外资产线是迈入LCD领域。但面板属于典型重资产行业,每条产线具有高投入、延迟回报特点,光仅靠企业自身发展速度缓慢。2005年开始,一系列扶持面板企业的政策出台。

OLED与LCD显示方式不同,无需背光灯,具有自发光的特性,也被认为是LCD最大的对手。但来势汹汹的OLED并未给面板行业造成预想的冲击力。

TCL科技在2021年业绩预告中披露,大尺寸面板业务t1、t2和t6保持满销满产,t7按计划量产等。此前传出停止LCD面板生产的韩企LGD和三星显示也宣布延缓停产计划。

由于智能手机出货量疲软,OLED面板增速也受到影响。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,OLED面板全球智能手机显示面板市场上的占有率为将在2022年放缓,预计仅增长2%。

2020年LGD、三星显示相继传来停止LCD面板生产消息,转而重点投入OLED 产线。在两大韩国面板厂此举动下,OLED将取代LCD呼声愈发剧烈。

大尺寸OLED面板的制造技术上也并未成熟,目前,大尺寸OLED制造工艺主要分为蒸镀式和印刷式。

在制造成本上,据招商银行研究报告,大尺寸的OLED和等离子面板相近,但OLED面板的生产线建设成本比等离子面板高出了近一个数量级。

不过,越来越多手机品牌选择国产OLED面板。华为、小米、OPPO、荣耀等都开始选择国产OLED作为自己部分高端产品的供应商。

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告诉36氪,尽管OLED在显示水平等方面优于LCD,但OLED柔性显示的本质属性到现在为止仍未充分发挥出来。“总体看,OLED产品形态还是缺乏显著变化,和LED的视觉差异不太明显。另一方面,液晶电视显像质量也在不断提升,与OLED电视差异在缩小而不是在拉大,很容易造成消费者对OLED和LCD的差异化感知不明显。”刘步尘称。

LGD采用蒸镀式OLED制造工艺,但蒸镀式制造面板的有一个非常大的弱点,成品率低。在蒸镀式制造工艺良率迟迟无法提升时,国产厂商正在积极研发印刷式。TCL科技董事长李东生在接受采访时曾透露,喷墨印刷的制程技术,是直接印刷在基板上,拥有材料利用率高、大面积、低成本和柔性化等优势,是未来显示的重要发展方向。

以京东方为例,2020年-2018年,京东方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23.32亿元、26.41亿元、20.74亿元;同期净利润分别为50.36亿元、19.19亿元、34.35亿元;同期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6.7亿元、-11.67亿元、15.18亿元。

对于国内面板厂商来说,这是一个整合LCD市场的好时机。2021年下半年开始,液晶面板价格持续下降,国内厂商投产热情不减。据奥维睿沃数据,2022年2月面板价格继续下行,其中65”-75”面板降幅最大达8美金。在面板价格下降阶段,面板供应持续宽松,面板厂仍然维持着高稼动率。

现如今,从电视、手机、电脑,到车载显示器等终端均离不开屏幕,其中LCD仍是最广泛的选择。

2020年初,领跑LCD面板多年的韩企LG Display、三星显示相继传出将停止LCD生产,消息一出引发热议。

资深产业经济专家梁振鹏告诉36氪,

文章来源:《真空电子技术》 网址: http://www.zkdzjs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823/528.html



上一篇:电子技术的过度使用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
下一篇:国力股份:科技兴国护航祖国航空航天事业塑造

真空电子技术投稿 | 真空电子技术编辑部| 真空电子技术版面费 | 真空电子技术论文发表 | 真空电子技术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真空电子技术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